行政措施壓樓價 間接益咗發展商
過去十多年,一手成交量相對於整體成交量嘅比例,與一手樓落成量比例一直息息相關【圖一,綠線與藍柱亦步亦趨】,兩者關係嘅偏差亦有甚具說服力嘅解釋:1996至97年人人皆炒樓,導致二手成交過多(因此一手成交比例大大低於落成比例),但係到咗2003年市底時,樓市信心崩潰,唯一賣得到樓嘅就係發展商(當年一手樓價甚至要平過二手先搶到客,於是一手成交比例喺當年創咗歷史紀錄嘅44%之巨),之後因為土地供應不足,發展商賣現樓愈趨普遍,於是兩個比例亦更「緊密結合」至今!圖一要說明幾個政策要點:①私樓供應若要回復正常水平,即由2008年至今佔私樓存量0.9%嘅水平,回復到1995至2004年嘅2.6%之位,每年需要2.9萬個私樓單位,亦即彈升兩倍!②如果每年香港家庭生成為3萬戶,加上為同胞預留1萬間屋(過去兩年內地人買樓比例為每年整體成交嘅一成,即1萬左右),則公屋加其他類型嘅公營房屋只要1.1萬間就夠!③但係政府似乎要奪私樓地以喺公營房屋市場大幹一場,結果豈非短期內令需求大嘅私樓價錢更硬淨?撥私樓地去起公營房屋,豈不是令已經極度集中嘅地產市場更加少參與者?豈不是加深市民對剩下嘅寡頭發展商(彼謂之曰地產霸權也)不滿?
除咗大起公營房屋之外,另一項政府政策就係增加交易成本及減少槓桿。可惜,呢兩項策略亦間接增加大型發展商嘅市場優勢,減低市場競爭及市民嘅兌現能力!點解呢?原來市民喺二手市場只借到五成按揭時,發展商卻普遍提供二按減低買家負擔,由此可見,喺金管局第三次收緊按揭成數及徵收額外印花稅後,基本上一手佔整體成交比率亦同時見底【圖二】,未來幾年睇嚟一手成交比例將由依家嘅一成鬆啲,重返四成甚至更高水平;睇嚟四叔話買地產股好過買樓,唔係無道理!
中天
letstalkproperty@gmail.com
http://chungtinproperty.blogspot.c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