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不利同區上學
近年政府常有殺校、殺班之舉,豈知偏偏遇上生育率上升、中港融合及外資湧港三大新環境,更顯回歸後本港教育制度官僚當道,計劃經濟下愈改愈亂、愈管愈頹嘅敗象,實在令人惋惜。但係,今日且唔睇教育質素本身,只睇城市規劃布局對學生嘅影響,而呢個角度可由兩方面着手:跨區返學比例及返學交通工具的使用。新出爐嘅2011年人口普查報告有一個反映最新跨區上課數據表,其中可見本港有四成多學童需要跨區返學【表一】。由此帶出一系列副作用:
(1)政府如斯鼓勵、甚至資助市民買樓,結果唔單止降低社會流動性,隔遠咗莘莘學子與適合嘅學堂,使之舟車勞頓,浪費寶貴學習時間之餘,更加重交通系統負擔,為整體經濟拖後腿。
(2)喺缺乏規劃配合下,大肆增加市區舊區發展地積比(如港島北岸),卻將愈來愈多嘅學校搬去天涯海角(如嶺南中學校址賣天價作地產項目,受歡迎學校擴容要「攀山越嶺」去啲偏遠不毛之地等等),令學生與同區學位嘅供求錯配情況更加積重難返。可惜表一內嘅數據喺十年前無可比較嘅普查結果對照,否則,幾乎可以肯定過去十年跨區返學嘅學童比例係有升無跌。
(3)雖然本港人口密度高,本應更多人步行返學,但係極之有效嘅鐵路運輸系統可能令更少嘅學生選擇呢種交通方式上學:十年間,步行返學嘅比例大跌9個百分點,至29%【表二】,同時使用鐵路返學嘅比例卻上升12個百分點,至24%,勁贏英國、加拿大嘅1%,及新加坡嘅8%!可能係香港密度較高,私人巴士及校車載學生成本效益更特出,致使其採用比例遠遠拋離英國/加拿大。
咁我哋同新加坡比有乜嘢需要向佢學呢?非常出奇地,係冇【表二】!但係咁唔代表香港已經做得好,最需要「拍馬追上」者,仍是鼓勵步行及單車──英國政府估計每行一哩路可燃燒100卡路里能量,如果日行兩哩,每周三天,已可每三周減肥半公斤──唔怪得彼邦已有「Walk To School」運動。香港政府何時方有遠見去重視本區教學,推動街頭活力,而唔係捨本逐末,去搞殺校及硬推國民教育?
中天
letstalkproperty@gmail.com
http://chungtinproperty.blogspot.c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