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6日星期二

20110426 寫字樓市場之亡羊補牢篇


2011426

寫字樓市場之亡羊補牢篇

最近多家測量師行嘅報告都異口同聲話香港嘅寫字樓租金已經係全球最貴,兼空置率係亞洲最低(得3.1%,見高力國際412日發表之《全球寫字樓房地產概况》),租貴代表經濟活動旺盛,寫字樓需求高,係好事;但係如果因為規劃失誤導致供應過低而造成租金飆升,則係大大嘅壞事矣。

各位本欄讀者應該都熟知筆者一向大聲疾呼要增加供應(見20091229日《土地供應策略製造香港樓市泡沫》,2010119日《擴大CBD供應,救救香港區域地位》,20101026日《寫字樓供應危機更甚於住宅》),可惜過去三年嘅理性呼籲都付諸流水,政府嘅商業土地供應政策只講唔做,造就今日我哋舉目所見嘅「租金最貴」呢個「殊榮」!

既然危機已經殺到埋身,咁有乜嘢招數可以快於常規地為市場救急呢?筆者提出四項稍為出位啲嘅方法,希望可以盡快挽回過去數年因供應政策出錯而對本港嘅環球競爭力造成嘅傷害。

一、灣仔三廈急速招標
曾財爺講撥灣仔海旁三座政府辦公大樓作私人寫字樓用途已經好耐,但係俾人嘅印象就係慢郎中醫急驚風,似乎係以此為擋箭牌多過一個認真嘅應急措施!既然依家已經火燒連環船,不如就短期內(即今年6月前)將三座大樓全數推出,同時成立專責小組為要搬遷嘅各部門喺年底前搵到「新居」。為令供應盡快應市,政府可將拆 樓重建或改裝嘅完工期嘅死線提前(如喺2012年前改裝完成,2014年尾前新廈落成),並喺賣地章程內承諾會喺城規、屋宇、環境及交通等環節加快審批程序,協助買到樓面嘅發展商盡快完成工程。如果入境處能夠喺日本地震危機下特事特辦,兩日批出簽證,相信財爺亦可喺香港吸引商家落戶呢個關鍵嘅競爭力問題上跳出框框,協調出一套快刀斬亂麻嘅「商廈建造快線」嘅。

二、中環街市撥亂反正
中環喺商家眼中嘅優點莫過於高密 度同隨之而來嘅高效率,所以用中環街市塊地增加寫字樓係正道,保留一堆連建築界都覺得保育價值存疑嘅石屎,倒不如起番之前規劃嘅67萬方呎商業樓面,最多撥出其中16萬方呎(即現在中環街市所佔樓面)作保育,咁就既解決供應短缺問題,優化現在中環街市地塊嘅周圍環境,亦提供政府所構思嘅便民設施,一舉多得也。至於推出市場嘅時間同速度,可參考以上灣仔三廈嘅特快流程,以保證供應能夠盡早實現。此外,庫房亦可進賬可觀嘅賣地收入(就算只計16萬方呎以外嘅純商業樓面,都值起碼70億、80億!),而非要額外支付市建局30億元燒銀紙,搞佢嘅所謂保育活化(只要市建局唔以重建之名、高密度發展之實摧毀嘉咸街、結志街嘅社區網絡,已經阿彌陀佛!)

三、西九龍改劃住宅為寫字樓
筆者喺20091020日《西九地皮點解要起寫字樓?》一文已詳述點解依家嘅柯士甸站上蓋唔應該劃為住宅,而應該起寫字樓,與廣東道、未來高鐵站及九龍站連為一片,成為香港嘅第二個中環!依家政府仍可亡羊補牢,與發展商磋商轉換為商業用途,兼補付對方地價嚟達到目的發展商只要計數計得掂實無托踭嘅需要也。改柯士甸站嘅另一好處係落成期可進一步推前,因為預計2014年可落成,如各方努力爭取,甚至更早都有機會。

四、擴闊工廈改用途區分,允許大多數業權主導更改用途
除咗現有嘅工廈活化區之外,政府可增加喺其他區分推出活化運動,甚至可以考慮如強拍嘅安排,喺短期內允許大多數業主買起全棟大廈嘅業權,以便利於改用途或重建。咁樣既可提升市區工廠區更廣泛嘅質素提升,亦可利用私人市場嘅積極性加快寫字樓供應,以解燃眉之急。

以上可見,只要有決心,政府係仍然可用行動嚟減低過去錯誤嘅供應政策所帶嚟嘅傷害。希望當權者能靈活施政,亡羊補牢,則香港有救矣。


中天
letstalkproperty@gmail.com
http://chungtinproperty.blogspot.com/

2011年4月19日星期二

20110419 高地價政策盡露尾巴


2011419

高地價政策盡露尾巴

各位可能覺得筆者講住宅供應應該已經去到唔係「言盡意賅」嘅境界,都怕「理罄辭窮」啦啩?點知就係呢個時候,發展局局長林太竟然喺《星期六問責》節目上自揭底牌,俾全世界人睇清楚政府一直否認或唔證實存在嘅高地價政策!具體言詞節錄如下:「除非調低麵粉價保證令麵包價格都下調,如果沒有這個保證,我就視之為這是賤賣土地……在這一種措施後,最大受益人或許不是一般置業的人士,是發展土地的地產 商」。

吾衷心期望呢個只係錄音室內壓力下所造成嘅一時失言,如果唔係,咁佢所言已經全盤推翻咗政府上周三宣布連續三個月主動推售九幅住宅地嘅市場期望管理嘅原意(見315日拙文「主導供應之外更要管理期望」)、亦即係「政府會因市場要幾多地就推幾多出嚟,從而紓緩樓價上升嘅壓力」呢個訊息。

節目中所言,理據甚為牽強嘅有如下四點:
1)局長所言,即係話政府主觀認為要吊高嚟賣嘅底價凌駕於市場嘅需求及判斷,換句話說,即係某地政官為免孭鑊而「計」出嚟嘅天價底價係一成不變嘅,如果係無理地過高都唔會下調,否則就係「賤賣土地」!掉轉過嚟講,即係政府只會天價賣地……

2)既然「政府希望透過土地供應紓緩房地產市場問題」,咁點解又偏偏要同市場作對?明知大單位供應缺乏竟然推更多「限呎」樓?你估香港人仲唔夠白鴿籠住咩?明知大單位因供應缺乏而價格飛升,竟然仲唔學新加坡政府大量賣地嚟推低地/樓價升幅,卻學本地福利政客去上綱上線,以為「賤賣土地」係一面政治正確嘅擋箭牌?

3)身為政府要員,竟然將自己嘅土地壟斷地位及隨之而來嘅高地價政策推卸到發展商身上(即上述「益發展商,非置業者」言論),有意無意都好,大有陷人於不義嘅效果。圖一可見,發展商只係一個遊戲參與者,政府先至係遊戲嘅「莊」:政府賣幾多地出嚟,三年半後地產商就乖乖哋落成幾多單位,如果吊高地價唔賣,最終得益嘅係政府荷包,而非受高樓價煎熬嘅市民。以樓價1萬蚊呎嘅樓為例,現在發展商賣嘅樓價中,接近六成係地價,仲要交各種稅費,隨時到買家手上時,政府淨袋樓價嘅六成半以上,發展商只淨賺一成半左右(假設樓價由賣地至賣樓間持平),咁你話邊個係度造市兼牟取暴利?

4)局長強調「拍賣土地到樓房建成可能是三年後的事……遠水不能救近火……未能直接打擊樓價」亦於理有悖。如果推出居屋嘅話,就一定係遠水救近火,但係發展商手上有各發展階段嘅貨可加速或推遲落成,只要政府認真落實今年賣四萬個單位,可以擔保未來兩年嘅落成量唔會係圖一個憔悴樣,而係百花齊放,年年逼近兩萬個單位(即係由攤開五年,每年萬二個單位變成三年內落成,每年二萬個)【圖二】!呢個亦係點解筆者多番呼籲連公屋嘅地都應該快快推出私人市場嘅原因,真係唔明點解咁多資源做研究嘅政府,喺呢個咁簡單嘅供求問題上都諗錯方向?


中天
letstalkproperty@gmail.com
http://chungtinproperty.blogspot.com/
 圖一:政府賣幾多地,市場就係一段時間後落成幾多樓,再唔推四萬個單位嘅話,香港嘅未來三年落成量認真堪哀!
 圖二:先賣四萬個單位可令私人市場供應推前,為樓價降溫

2011年4月12日星期二

20110412 土地供應當務之急 四萬單位非賣不可


2011412

土地供應當務之急 四萬單位非賣不可

上周講開香港成為大中華區嘅質量保證兼信心標誌,先至有咁多人嚟呢度消費投資,但係政府喺擴容方面卻大大落後,造成唔少經濟領域樽頸、窒礙經濟發展。好可惜,筆者上個禮拜所提嘅放寬醫護人員來港執業資格提議,完全冇見政府有任何接納嘅聲音,唔知周局長係唔係怕以後與既得利益嘅同行小圈子飯局時俾人臭罵(由此可見,呢樣改革可能要政務司甚至特首本人出馬至得)?有陣時從政者係要做呢類犧牲小我嘅事先可以流芳百世,兼為自己嘅金紫荊星章錦上添花也。有鑑於政府理性地拒絕為奶粉徵離境稅,今個星期就集中講奶粉同樓市喺內地需求下,我哋應該有嘅態度同應對策略。

奶粉乃商品,減稅勝加稅(216日)
「有家長便在網上發起行動,要求政府開徵奶粉離境稅」喺香港出售奶粉嘅特點係供應全球化,既有澳紐、歐洲,連日本都有來貨,所以除非奶粉全球供應出現危機,最近嘅缺貨、炒賣風潮係無可能持續嘅。如果本港唔能夠趁呢個時機將自己提升到「中國奶粉批發中樞」,咁香港人嘅創業精神、靈活走位能力就真係開始衰退矣,怨都冇得怨!從報况言論可見,本港已有唔少市民只見神州效應之害,卻忽視其對整體經濟之益,令人憂慮係一個新排外思潮嘅表徵。

樓市吸金稱王,填海造地首務(47日)
「議員劉皇發……建議政府限制內地人在港買樓,如只容許購買某價格以上的樓房,或者可以規劃『配額樓房』,專供海外人士購買否則多多供應都『頂唔順』內地市民無窮購買力」。以上論點最近非常流行,因為表面理據似乎無可抗拒,但係大家諗深一層就知拒人千里嘅閉關政策,係對本港長遠弊多於利的,原因如下:

①雙向人口流動是正路:君不見紐約、倫敦、上海等國際都市,都冇限制外人進入居住或投資(上海限購令係迫於中央政令,你估佢會唔會咁順攤嚴格執行?)點解係依家城際人才資金競爭愈趨劇烈嘅香港要學啲落後地方,固步自封、無理降呢、甘做阿四?香港嘅前途係喺向外擴張而唔係內向自閉,最有效嘅政策莫過於吸納外來優才同時,向深圳、珠海、惠州等鄰城出口人口,特別係退休或低收入人群──以經濟誘因吸引呢啲社群遷去本港嘅各天然衛星城市,如租金津貼、免費回港交通、超過半年非常居港亦無損社福權利等。如此呢班市民喺衡量過利弊後,好難唔選擇低成本、低密度、低壓力、低污染嘅鄰城去居住!此舉既可增加香港喺附近城市嘅影響力,亦一舉騰空咗市區大量嘅靚地去起中上價住宅、甲級寫字樓、新名牌街等等,為本港自我增值製造空間,為迎接更多嘅人才資金擴容。其實各位只要仔細諗諗就不難發覺,原來香港之於深圳/珠海/惠州,其實就係紐約之於澤西/布魯克林/皇后區,又或是倫敦嘅LutonReadingMaidstone!只有有宏大理想先至會增加自己嘅影響力,請各議員唔好向悉尼看齊,胸懷大志啲,瞄準紐約好嗎?

②政府要增供應,頂唔順嘅一定係市場:新加坡就係最佳例子,只要政府話未來數年要供應幾萬個單位,就足以令樓市急降溫。到依家,香港政府嗰3萬至4萬個單位嘅未來兩年供應目標都只係掛牌嘅大數,毫無迹象快速推出市場(即定期賣地也),結果走失咗一個黃金機會管理市場期望。記住:升市時賣多啲地,跌市時賣少啲,依家政府仲係顛倒次序,直接加大樓價波幅,亦為短線政客製造復辟居屋嘅藉口(其實支持復建嘅民意絕非泛民所指嘅九成,見討論區:http://finance.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4111400&extra=page%3D1&page=1),總之就係大失先機,大大失策!

③香港唔填海好快深圳會填過嚟:睇睇珠三角衛星圖就知,除咗香港沉醉於自己嘅迷你地塊外,鄰區莫不大興土木,填海造地。如果我哋仲唔快啲落手,真係被深圳珠海吞併咗都唔知。政府口口聲聲話無地,又唔為未來嘅短缺作準備(即大規模填海),咁邊有本錢去阻嚇(真好假好)市場話你有地傾銷呢?冇土地,冇高增值人才資本,咁又點同紐倫爭長短呢?


中天

letstalkproperty@gmail.com
http://chungtinproperty.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