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8日星期二

20111018 潘朵拉盒已開 福利房屋失控


20111018

潘朵拉盒已開 福利房屋失控

施政報告一如所料復建居屋,但係其理據之拙劣,安排之倉卒,令人覺得特首無心戀戰,但求虛晃一招,塞住各路政客之口,只要自己捱到出年6月落台便罷,留下嘅爛攤子?與我何干!以下且引述各路人馬喺傳媒嘅言行分析呢齣鬧劇。

房策思維混亂 結構架床疊屋
對電台聽眾批評新居屋不但資助置業,還資助轉售獲利,曾曰:「我是希望穩定,也不想人輸……香港人買樓除想升值,也真的想安居樂業。」可見煲呔心目中,復建目的的確係想令受惠者賺錢,即係話,買居屋嘅人唔需要為自己嘅投資行為負責,由全體市民為佢哋包底!咁嘅邏輯視公理同公平如無物,與以血汗辛勞、自力更生為美德嘅香港精神相悖,遲早會造成極大反彈,為曾蔭權背上歷史惡名。

喺退市機制上,曾氏更顯理據自相矛盾,似乎話市民其實係想買私樓,如私人市場「已充分供應上車盤,價錢又接近居屋,那為何不讓他買外邊私樓?就算建了居屋也無用,不會住」,並強調「不應人建政府又建,建了無人要」。咁既然明知有私樓供應就會無人吼居屋,咁點解唔拿拿聲推多啲私樓地?點解仲要架床疊屋,將樓市分割得四分五裂?你話將市場隔離、切碎之下,又邊有可能如鄭汝樺會所 言「措施是要鼓勵向上流動」?

因為居屋重建而未來可以重掌大權嘅各房委大帝忽然如降甘霖,鹹魚返生,馬上為退市機制潑冷水,《明報》報道: 「張炳良(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稱不應採硬指標『退市』,而應『留一手』,按市況由政府和房委會決定是否停售居屋,『不應停售太久,停一兩年還可以,沒任何理由建了居屋但囤積幾年』」。言下之意,梗係市好市壞都由房委話事,總之就唔好有任何機制阻其帝國開疆擴土也。如斯一個不受監察、不向納稅人負責嘅權力機構早應該解散咗佢,可惜而家已可借屍還魂,隨時猛鬼過以前……

曾蔭權可能最料不到嘅係自己已為下屆政府大開福利膨脹之門──梁振英為 咗瘋狂擴大公營房屋,竟然語不驚人誓不休,祭出與當年「八萬五」效果相當嘅原子彈:「我認為每年三萬五個(公屋)單位是不多的,我們不知道每年三萬五千個,要做三年或三十年,但頭幾年我認為我們是有需要去爭取愈多公屋落成、縮短輪候冊是愈好的。」

上車盤當災,60萬業主要上街?
呢種房屋政策嘅不負責任程度簡直令人咋舌:(119962001年間每年香港家庭數目增加幅度為3.9萬戶,200106年則降至3.4萬戶; 22010年年底私樓空置單位為5.1萬,空置率4.7%;(3)根據統計署嘅住戶數目推算,由20092014年本港每年平均增加家庭將再在3.1萬戶以下。

由此可見,梁振英嘅政治口號一係就基於大大優於政府嘅統計,預測每年家庭數目增長會達6萬以上(3.5萬公屋加2萬私樓加0.5萬居屋;佢嘅居屋建屋目標都怕會大大高於曾蔭權嗰雞碎五千!),一係就係短線講吓博多啲基層支持先,到選咗特首後唔兌現都無所謂,第三個可能就係佢 係真心相信福利無限膨脹嘅共產主義計劃經濟。有咁嘅房屋思維,各位係唔係要考慮如李鵬飛般,振英當選就要移民?陳啟宗先生,是否係時候重新考慮應支持邊個特首參選人?

新居屋政策講就話幫人上樓,但係只要計一計數就知係多餘嘅:以收入2萬至3萬元嘅家庭,月供四成人工,並借七成按揭,喺2.8%息率供25年下,佢哋可以負擔250萬至370萬元嘅私樓。受新政影響嘅區內較大屋苑中,卻可見數以萬計嘅單位係平過呢兩個水平【表,負數即私樓較收入限額允許價低】。細數之下,收入2萬元水平以下嘅便宜細私樓單位有6萬多,而收入3萬元更有近13萬個單位係喺可負擔水平以下!

更加要講嘅係,以上評估只用數個大型屋苑嚟計算,如果包埋單幢樓、唐樓及村屋等之後,呢個數字應該再倍升。可見今次復建居屋實在會害慘咗附表屋苑嘅業主,佢哋 以後要賣樓就要與房委呢個地產霸權,及政府錯誤嘅限呎政策下賣出嘅私人樓爭客!可憐佢哋樓價欲升不能,將成為今次政治鬧劇嘅最大受害者,整個九龍以北嘅受害業主,隨時會超越60萬以上,到時上起街嚟會浩蕩過全港所有租緊私樓嘅無殼蝸牛,你話諷唔諷刺?

中天
letstalkproperty@gmail.com
http://chungtinproperty.blogspot.com/

 表:月入三萬家庭可隨意揀選十數萬個新界私樓,居屋認真多此一舉


2011年10月11日星期二

20111011 紓解樓市供求失衡 工業樓須更快鬆綁


20111011

紓解樓市供求失衡 工業樓須更快鬆綁

聽日施政報告睇怕都會再喺政治壓力下大開福利之門,有咁多着數就派咁多糖,進一步斷送香港數十載累積嘅基業(謹慎理財、市場主導)。喺以醜為美,捨市場紀律之本而逐行政干預教條之末嘅新潮流下,煲呔將重開冚咗近十年檔嘅「置業大賭場」,用市民嘅血汗稅錢打本,慫恿一小撮博彩中獎者「投奔樓海」!

最終結果歷史已經有判決,就係:各「幸運兒」成為未來長線被綁嘅樓奴,樓市成為四分五裂、透明度每下愈況嘅高風險政治鬥獸場,納稅人成為政府賭博場嘅埋單者,以及其他市民成為資源錯配、社會不公嘅受害人。810年後,隨時又會係200203年嘅重演,香港到底能夠行錯幾多條咁嘅掘頭路?自廢幾多次武功?曾特首與其自敗清名,學董建華孭住八萬五般嘅歷史標籤,何不將福利房屋無限放大呢個惡政留俾下一任?喺今次施政報告搶着轉軚,實凶多吉少也!

回歸今天正題,仍然係彈政府政策嘅後知後覺──就係僵硬嘅城市規劃,令到連非住宅供應都失調,與本港經濟組成嚴重脫節。呢條控訴基本上係罪無可恕,因為本港GDP組成以服務業佔絕大部分已經超過二十年(1990年已佔七成半,2009年更超越九成二),但係工業樓宇佔非住宅樓面面積嘅比例卻喺政策惰性之下愈來愈成為社會資源中嘅大白象:當製造業人手比例喺十年內勁縮一半之下,工業樓面嘅比例只微跌一成【圖一】!

政府長期無動於衷嘅結果,就係旺角逼到寸步難行,葵涌卻鬼影冇隻,因為過去十年,基本上每1%嘅寫字樓同零售樓面上嘅工作者只可喺0.6%嘅非住宅樓面上擠迫過活,每1%嘅製造業工人卻見證其工作空間由7.7%嘅非住宅樓面,暴漲至近14%【圖二】,後者嘅空間感係前者嘅23倍!

導致愈來愈多商戶投訴香港嘅寫字樓租貴、舖租貴有其商業原因(譬如:邊個話你一定要喺IFC200蚊呎租?去九龍東租20蚊呎嘅寫字樓可也),但係如果政府早十年為工業樓轉用途鬆綁,令更多嘅樓面成為住宅、醫院、寫字樓、零售,咁今日嘅高成本問題邊會咁嚴重?如果工業樓嘅龐大樓面面積(分別係寫字樓及零售物業嘅1.6倍)能更靈活地隨經濟活動轉變為其他用途,咁過去十年寫字樓租金可能唔使跑贏工廈三成幾,零售租金亦唔會升凸近一 成【圖三】?如再睇遠啲,由1983年至今,辦公及零售租金更跑贏工業租金三成七及四成三之多,可見活化工廈嘅潛質巨大,可成為中期市區土地供應嘅重要來源!

加大工廈轉型力度咁重要嘅紓緩樓市措施,睇怕喺施政報告會影都唔見,而房屋福利膨脹咁弊多於利嘅劣招,卻似會長篇大論,由此可見,民粹政治嘅可怕,同弱勢政府嘅可悲!

中天
letstalkproperty@gmail.com
http://chungtinproperty.blogspot.com/






2011年10月4日星期二

20111004 私樓供應缺vs公屋海無量:租金扭曲應停止


2011104
 
私樓供應缺vs公屋海無量:租金扭曲應停止
筆者在近期多篇文章已提倡以紓緩供應為本、金錢資助為輔嘅原則去管理房屋福利,此乃最正道嘅房屋政策方向,比任何以實物及過度官僚指導嘅計劃都靈活、問責、有效。講得土地規劃同居屋多,本文就睇睇公屋租金幾咁不食人間煙火,與經濟現實脫軌……

公屋租金與經濟反方向運行
先講講基本數據:由200106年,以及2006年至今嘅兩個五年期間,市民嘅收入同反映市場嘅私樓租金及通脹都呈先跌後升嘅格局(港島租金:先跌3%再升49%;家庭中位收入:先跌13%後漲16%;通脹:先跌4%跟住抽高15%),相比之下,公屋租金同本港經濟大環境行「對頭車」,竟然先升後跌(上升4%後下降2%)【表】,令人摸不着頭腦,到底啲官喺度玩乜遊戲?所以即管有各種各樣嘅租金制定機制,以上數據都帶出一個香港房屋領域一個結構上嘅問題:公營房屋更需要一套能與差餉物業估價署所編制嘅私樓數據可比較嘅統計數字,而唔係繼續黑箱運作,連政府自己都矇查查。

此外,公屋住戶過去五年收入上升5%,但係租金卻下跌2%5%不等,唔怪得中產(租金大升四、五成)呱呱叫,都嘈住要政府置業資助啦。

由家庭中位數收入可見,市民過去五年嘅收入增長僅僅高於通脹(16%15%,私樓居民就再勝一籌,收入升20%),但喺十年期嚟睇,就連75百分位數(75% percentile)嘅大多數港人都喺收入上跑輸通脹(2%10%)。

不過,收入同通脹,與租金相比,就通通小巫見大巫──私樓最細面積(即440方呎以下)嘅平均租金,無論五年或十年都升近五成!足見過去五年供應短缺嘅情況(即租金大大跑贏收入升幅)喺私人市場係幾咁嚴重!此政府高地價政策之另一佐證也。喺政府嫌疑挾高私樓成本嘅同時,公屋租金卻因公屋土地供應從未減少而得益……呢個世界認真唔公平!

公屋租金唔反映地域差異
上文已指出,公屋租金唔反映市民收入趨勢,點知佢連地域差 異都視若無睹:過去十年,私樓嘅租金以港島最稀有而高踞,相對九龍及新界有分別為67%78%,及25%30%嘅溢價,但係喺公屋王國內,港島樓對新 界只有頂多一成半嘅溢價,對九龍卻更現折讓【表】。唔少人可能到此大呼有冇搞錯?

由以上例子可見,政府實應盡快加大私樓供應,減少公營房屋嘅投入,避免更加扭曲、撕裂已經病入膏肓嘅房屋市場,應驗「福利為其執行者所憎恨,遭其支付者猜疑,及被其受惠者鄙視」嘅吃力不討好下場。

中天


2011年9月27日星期二

20110927 由市場心理鐘窺樓市政策循環


2011927

由市場心理鐘窺樓市政策循環

早前喺投資版讀過文章,介紹一般投資者嘅心態喺一個市場大循環中,係點樣由市頂嘅「陶醉」,經「否認」、「絕望」、「投降」,以至達到市底嘅「消沉」;再沿「希望」、「樂觀」、「興奮」,而重歸「陶醉」嘅巔峰……可謂高低潮迭起,樂悲情屢現!

筆者不才,在此將以上適用於股票市場嘅投資心理「翻譯」成本港樓市版本,並以「用家/投資者」嘅形式註釋【圖一】。

根據觀察傳媒報道,似乎本港已進入「已經遲咗入市」呢個階段,但基於過去數年本港屢經危機、風暴,加上政府大力打壓,似乎暫只見用家心態見頂(即眼紅症、即要求政府用公帑資助置業),卻未見投資者若一般市頂般如癡如狂。

往績顯示,政府施政規律似散戶買家多於高瞻遠矚嘅智者。綜合過去數年衙門喺城市規劃、土地供應、公營房屋各政策範疇嘅表現,本人再將圖一嘅用家/投資者心理鐘製成樓市周期政府政策預測線【圖二】。由圖觀之,本港應處於「土地吊起嚟賣」至「民怨沸騰」兩個上升晚期階段之間。

喺呢個時候,正是無樓族嗌得最大聲,政府開始大手打擊樓市兼被迫大力重投公營房屋供應嘅關鍵時刻!值得一提嘅係,圖一嘅散戶行為及圖二嘅政府政策,正與筆者去年827日「市頂買樓,不智;逼人置業,不義」中附圖嘅居屋申請行為遙相呼應!

在此懇請特首在1012日公布嘅施政報告內切勿削足適履,為討好隨着最近資本市場大跌而急速縮骨嘅民粹要求,捨沉默大多數嘅利益於不顧,重開資助置業嘅道德風險之門,走上圖二所述必然撞板嘅歪路。

中天
letstalkproperty@gmail.com
http://chungtinproperty.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