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2日星期二

20110412 土地供應當務之急 四萬單位非賣不可


2011412

土地供應當務之急 四萬單位非賣不可

上周講開香港成為大中華區嘅質量保證兼信心標誌,先至有咁多人嚟呢度消費投資,但係政府喺擴容方面卻大大落後,造成唔少經濟領域樽頸、窒礙經濟發展。好可惜,筆者上個禮拜所提嘅放寬醫護人員來港執業資格提議,完全冇見政府有任何接納嘅聲音,唔知周局長係唔係怕以後與既得利益嘅同行小圈子飯局時俾人臭罵(由此可見,呢樣改革可能要政務司甚至特首本人出馬至得)?有陣時從政者係要做呢類犧牲小我嘅事先可以流芳百世,兼為自己嘅金紫荊星章錦上添花也。有鑑於政府理性地拒絕為奶粉徵離境稅,今個星期就集中講奶粉同樓市喺內地需求下,我哋應該有嘅態度同應對策略。

奶粉乃商品,減稅勝加稅(216日)
「有家長便在網上發起行動,要求政府開徵奶粉離境稅」喺香港出售奶粉嘅特點係供應全球化,既有澳紐、歐洲,連日本都有來貨,所以除非奶粉全球供應出現危機,最近嘅缺貨、炒賣風潮係無可能持續嘅。如果本港唔能夠趁呢個時機將自己提升到「中國奶粉批發中樞」,咁香港人嘅創業精神、靈活走位能力就真係開始衰退矣,怨都冇得怨!從報况言論可見,本港已有唔少市民只見神州效應之害,卻忽視其對整體經濟之益,令人憂慮係一個新排外思潮嘅表徵。

樓市吸金稱王,填海造地首務(47日)
「議員劉皇發……建議政府限制內地人在港買樓,如只容許購買某價格以上的樓房,或者可以規劃『配額樓房』,專供海外人士購買否則多多供應都『頂唔順』內地市民無窮購買力」。以上論點最近非常流行,因為表面理據似乎無可抗拒,但係大家諗深一層就知拒人千里嘅閉關政策,係對本港長遠弊多於利的,原因如下:

①雙向人口流動是正路:君不見紐約、倫敦、上海等國際都市,都冇限制外人進入居住或投資(上海限購令係迫於中央政令,你估佢會唔會咁順攤嚴格執行?)點解係依家城際人才資金競爭愈趨劇烈嘅香港要學啲落後地方,固步自封、無理降呢、甘做阿四?香港嘅前途係喺向外擴張而唔係內向自閉,最有效嘅政策莫過於吸納外來優才同時,向深圳、珠海、惠州等鄰城出口人口,特別係退休或低收入人群──以經濟誘因吸引呢啲社群遷去本港嘅各天然衛星城市,如租金津貼、免費回港交通、超過半年非常居港亦無損社福權利等。如此呢班市民喺衡量過利弊後,好難唔選擇低成本、低密度、低壓力、低污染嘅鄰城去居住!此舉既可增加香港喺附近城市嘅影響力,亦一舉騰空咗市區大量嘅靚地去起中上價住宅、甲級寫字樓、新名牌街等等,為本港自我增值製造空間,為迎接更多嘅人才資金擴容。其實各位只要仔細諗諗就不難發覺,原來香港之於深圳/珠海/惠州,其實就係紐約之於澤西/布魯克林/皇后區,又或是倫敦嘅LutonReadingMaidstone!只有有宏大理想先至會增加自己嘅影響力,請各議員唔好向悉尼看齊,胸懷大志啲,瞄準紐約好嗎?

②政府要增供應,頂唔順嘅一定係市場:新加坡就係最佳例子,只要政府話未來數年要供應幾萬個單位,就足以令樓市急降溫。到依家,香港政府嗰3萬至4萬個單位嘅未來兩年供應目標都只係掛牌嘅大數,毫無迹象快速推出市場(即定期賣地也),結果走失咗一個黃金機會管理市場期望。記住:升市時賣多啲地,跌市時賣少啲,依家政府仲係顛倒次序,直接加大樓價波幅,亦為短線政客製造復辟居屋嘅藉口(其實支持復建嘅民意絕非泛民所指嘅九成,見討論區:http://finance.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4111400&extra=page%3D1&page=1),總之就係大失先機,大大失策!

③香港唔填海好快深圳會填過嚟:睇睇珠三角衛星圖就知,除咗香港沉醉於自己嘅迷你地塊外,鄰區莫不大興土木,填海造地。如果我哋仲唔快啲落手,真係被深圳珠海吞併咗都唔知。政府口口聲聲話無地,又唔為未來嘅短缺作準備(即大規模填海),咁邊有本錢去阻嚇(真好假好)市場話你有地傾銷呢?冇土地,冇高增值人才資本,咁又點同紐倫爭長短呢?


中天

letstalkproperty@gmail.com
http://chungtinproperty.blogspot.com/

2011年4月5日星期二

20110405 大禹教訓 香江服務業之師


201145

大禹教訓 香江服務業之師

近年中國嘅急速崛起,大量同胞致富,以及佢哋相應增加嘅外遊兼消費自由,為香江製造咗1949年以來從未見過嘅龐大兼持久嘅生意同創富機遇;此可能係百年不遇嘅福氣,亦係本港喺未來五至十年喺各項領先內地的優勢未完全收窄、消失前,唯一剩餘嘅發展突圍籌碼。

然而,最近所見嘅傳媒標題卻令人擔心兩大新趨勢:(1)愈來愈多港人正表現出內向自卑、幾近排外嘅情緒;(2)政府在弱勢兼欠長遠視野下,不但唔「見風駛艃」,擴容納量,卻有向保護主義及既得利益團體傾斜嘅迹象……

以下撮取報章標題、內文為證,望能喚醒欠缺「Hongkong Inc」企業精神嘅眾高官,喺應對未來重複出現嘅其他「神州需求效應」時,能夠更靈活為本港嘅「綜合收益表」着想,廣開財源,兼協助本港各個可受惠嘅行業,做大做強,成為亞洲區內當然嘅服務中樞(regional service hub)。

①郵輪碼頭配套不足,泊位爆滿(3月22日)
 
「全球最豪華新郵輪之一的Silver Spirit,昨天首度訪港但碼頭泊位預訂愈趨困難公司早在兩年前已預訂〔海運〕碼頭泊位,但仍告爆滿,唯有轉抵招商局碼頭。惟因該碼頭與旅遊區距離甚遠,有大批乘客後來放棄落船行程,相信隨着〔啟德〕郵輪碼頭落成,預訂泊位將會更加困難再加上該處看不到維港的優美海景,故此未必會選擇停泊新碼 頭。」

以上用家評論,既證明本港郵輪業已落後需求數年,更喺新郵輪碼頭尚未起好已為人詬病,真令人擔心政府獨資經營會唔會又試閉門造車,與市場脫節?

②醫療資格封閉自肥,既害年輕醫生亦損本港醫療地位(3月26-31日)
「周一嶽[要]限制內地產婦數目及私家醫院產科服務量」、「屯門醫院產科在今年年初已停止接受內地孕婦的預約申請威爾斯醫院今年第四季不接收內地孕婦。」

喺過去數年持續高增長下,政府竟然對咁龐大嘅需求增幅視而不見,如果係私人市場,一早已經執笠好耐!既然醫療係曾特首六大優勢產業之一,咁嚴重嘅後知後覺,就更令人難解;每年香江損失嘅唔單只係南下生產相關嘅高消費,更包括為本港贏取嘅投資、商譽、就業,甚至係未來人口增長。香港一日唔擴容接呢單生意,就一日喺度同自己荷包過唔去。

「周承認短期內沒有方法增加資深產科醫護希望醫管局考慮外聘符合資格的醫生,但他們主要在公營方面提供服務,並非私營方面。」

此論真荒天下之大謬也!講得唔好聽,就係食衞局捍衞本港醫療既得利益者,坐視供求失衡而不理,何解?因為自1996年起本港已經唔承認英聯邦執業醫生資格,直接斬咗本港最大一個醫生供應源頭,令兩大本地醫學院做其獨市生意,減低競爭之餘,更威脅本地醫學服務嘅信譽(請問各位對牛津或哈佛畢業嘅醫生有信心定係 考試叻直升嘅本地畢業生?)。

此還不是最大嘅反競爭行為,最令人不解嘅係點解非本港畢業醫生嘅考牌合格率竟低至5%10%,而每年合格嘅 絕對數目更由197796年嘅50人,跌至1996年至2010年嘅11人之低?係唔係周局長所寄望能紓緩供應緊張嘅醫委會排斥外來專才?眾所周知,醫療唔同法律,係基本上舉世通行嘅知識;究竟港大同中大畢業嘅專才,係唔係把炮過英美醫療大國出產,包括眾多出外留學想回流嘅港人?如果唔係,咁食衞局好應 該運用「Hongkong Inc」精神,削弱呢個壟斷專營嘅俱樂部喺本港醫療服務上嘅獨市供應權,既為市民增加更多公私營(而唔只係公營!)服務嘅選擇,又減低單位醫療成本,更一 舉解決本港服務神州呢個巨無霸市場所面對嘅產能問題。方法好簡單,只要喺某幾個認可國家有畢業/執業紀錄就可來港行醫,但須於本地醫院/診所實習一段短時 間即可(新加坡更簡單,名校畢業生已可免試行醫,喺呢方面已經拋離香港九條街!)。

篇幅所限,下次再談神州效應喺奶粉及樓市嘅影響,以及本港應有嘅應對措施。總而言之,香港唔適合,亦唔可以承擔「有生意唔做」呢個鯀嘅治水哲學(最終佢被斬頭),而應該以大禹疏導洪流嘅方法,才是致勝之道。


中天

letstalkproperty@gmail.com
http://chungtinproperty.blogspot.com/

2011年3月29日星期二

20110329 若要高鐵達港島 行人隧道不可少


2011329

若要高鐵達港島 行人隧道不可少

上周講中環嘅行人天橋前景,今日就討論吓維港跨海行人隧道喺筆者夢想中可能出現嘅璀璨未來!

眾所周知,規劃及運輸當局近年行為只醉心於為汽車奴役嘅心態下,愈來愈與行人同人力驅動(單車也!)嘅環保健康交通方式過唔去──西九龍大片貴重填海土地已被重重汽車道路及天橋包圍、瓜分得體無完膚,造成極大嘅社會資源浪費,甚至市民具體健康傷害,市民無緣步行至新嘅西九海旁,完全可以架空或下沉嘅公路卻霸道橫行,擠掉本來可作低密度發展嘅住宅/休憩空間,來往高速車輛嘅噪音(達80分貝)及廢氣,更對市民健康造成直接傷害……

依家好好一個西九「文化區」招標竟然變成「市區公園」招標,再令文化界同全港關心城市規劃嘅各界人士失望多次,睇嚟全民上街、重複七一遊行嘅「臨界點」確實係所距不遙!

喺咁嘅環境下,唯一能夠將西九呢個爛攤子起死回生嘅,就係採用「全環保、最健康、帶全球」呢條討好策略啦!筆者所指,係駁通未來高鐵站兼文化區嘅地下通道,建造世界最吸引(非衙門長處,要招標出去設計營運)、最環保健康,但仍然係最有效嘅海底隧道,連接港島上環至灣仔一帶。以下且描畫幾點具體提議嚟拋磚引玉,但能推動此運動向前已無憾矣。

世界上最吸引嘅過海隧道嘅設計元素可包括:
①超輕便電車:可出隧道後依特定路線上天(成為連接酒店、商廈一樓嘅快捷電梯)下地(直往地下鐵或地下單車場落客),甚至讓乘客自駕往未來嘅灣仔海旁,駐足觀景;車嘅大細可與哥爾夫球車相若,電源可與現有電車類似,以免充電問題之惱;

②水底透明管道:此世界第一也,使電車喺海底已可採用日光,甚至觀賞光纖送載嘅維港煙花鐳射燈光表演;此外,亦令香港更有動力早日回復海水清澈見底嘅光輝過去;

③綠化步行/單車層:超寬敞嘅行人隧道,令人感覺置身公園花圃,因流水花香圍繞而心曠神怡,而非困於鋼筋水泥壁壘之內,被慘綠燈管包圍,最終遭巨大隧道回音所殲剿!隧道內嘅綠化程度及隧道嘅寬度,應是與西九/灣仔海旁入口外之環境融為一體,彼此不分,循序漸進,直到已深入海底後,行人方才發覺!如此方能真正 連接兩大未來海濱公園於無形,為世界級都市所應達之人文城規高點;

④雙弧形走道:為更方便疏導人流,可考慮喺超輕便電車上岸嘅地點建兩條分岔管道,一條往上環西環(九龍則延至海旁去油麻地避風塘北端),另一條去金鐘灣仔(九龍則駁去南昌站,以減少北行嘅路上交通流量)。如此豈非比起更多嘅汽車路去紓緩無可紓緩嘅擠塞高明得多?

依家我哋需要嘅就係一個有魄力嘅領導,去做一啲我哋夢寐以求(又與過去汽車掛帥思維一刀兩斷)嘅,能夠喺五十年、一百年後依然自豪嘅,既環保、又美觀、更健體嘅基建,令香港呢個歐亞高速鐵路網終點站嘅「南天門」傲視寰宇。


中天

letstalkproperty@gmail.com
http://chungtinproperty.blogspot.com/

2011年3月22日星期二

20110322 中環天橋點可以冇冷氣?


2011322

中環天橋點可以冇冷氣?

入正提前同各位分享一下喺網上討論區正在熱播嘅「居屋辯論亞伯舌戰李永達」【註】,乃泛民最近趾高氣揚、越玩越出火下民意反彈嘅另一證據;由其文字上交往及其他討論區會員之回覆已經很明顯地說明,沉默的大多數原來眼睛係雪亮的:大家都明白居屋政治除咗益福利政客外,對整體樓市、本港經濟前途、以至社會公理都係弊多於利!各位不妨去文尾連結細味一下喺議會內只有進攻同反對,從不需為滔滔言行負責的政客,在議會外之民意審議下其論據竟顯得如此理屈詞窮!

言歸正傳,上禮拜政府刊憲,為九龍灣工業區至德福花園由私人發展商承建之天橋系統開綠燈。此乃近年少有嘅政府德政也!主要原因係政府似乎拋棄咗「官商勾結」呢個近年最令行政癱瘓嘅恐懼,勇於為社會嘅整體利益著想,明知呢個係益發展商物業內人流利潤嘅基建都肯批准上馬,值得讚!

放下包袱,以民為先,死結可解
講到天橋,只要有喺中環行走嘅讀者都知道,中環嘅天橋系統喺私人樓宇中已經全冷氣覆蓋,唯獨係政府興建嘅路段則要面對炎炎夏日,行人常要汗流浹背,冰火交煎……咁喺呢方面點解政府又唔發揮吓想像空間,靈活兼利民?一就主動裝上冷氣(當係提供豪華街燈可也),一係就與各建築物之業主達成統一協定,由佢地提供大廈間通道內之冷氣(聽講置地曾多次向政府提議,自費為交易廣場至遮打大廈間天橋供冷氣,但係各主事官員怕事卸膊,次次不了了之。結果多年落嚟橫過干諾道嘅市民仍要遭酷熱煎熬!),甚至可以以減稅為誘因,令政府業主市民三者嘅利益最大化!

如果今次九龍灣嘅靈活施政、官商「勾結」、多方共贏精神能發揚光大的話,可能中環天橋系統亦能成為世界最舒適(冬暖夏涼)、最有效率(省卻政府部門費力不討好去清潔兼美化斷斷續續嘅橋段)、甚至係最有文化(私人發展商可能被允許喺天橋上展出藝術品,兼容許街頭藝人表演)嘅天橋系統!呢種交公共設施與私人承辦嘅做法可能同去年發展局標籤/還原私營公共空間嘅做法啱啱相反,但係其實只要有足夠嘅透明度同標示,私人管理嘅公共場所往往會更迎合朝夕變更嘅群眾要求同口味創造多贏,附圖所見,乃紐約市所見,公共空間由私人管理嘅好例子。

未來天橋行政幾點提議
講到呢度,就順口開河,提議吓未來優質嘅天橋政策下可見嘅幾點運行原則:
 

1靈活變通,人流量最大化最理想應每一個街口嘅大廈都有出口連接天橋:以中環為例,永和街連巴士總站、文華里至急庇利街駁信德中心、中環街市接中環中心、等等都係尚有潛質嘅起橋地點。如果需要換地取道,只要用家、業主、政府、區議會冇強大反對,都應以全民利益最大化為取捨標準,切勿前怕狼后怕虎,驚被政客扣利益輸送嘅高帽;
 

2保存街頭活力避免製造橋滿鋪空,行人與服務分家嘅情況呢個喺城市規劃上嘅高難度動作,就算做錯亦會睇嚟好似冇乜受害人,但係會對整個區嘅商業活動佈局帶來翻天覆地嘅影響好嘅例子有喺政府實用性掛帥(或閉門造車,冇與私樓業主配合)下設計出嚟嘅幾段旺角天橋;
 

3以私人管理為主,常理公道為約點解中環街市搞極都係注定要失敗?因為係公營也!發展局好應該由毫無營業經驗嘅市建局手上取回中環街市,一就賣出去補核心區寫字樓公營短缺,一就公開招標,畀價高者得,以私營模式管理呢個依家肉酸得令人汗顏嘅雞肋,免繼續浪費呢幅咁靚嘅地點;
 

4設跨部門小組,利建設/運作效率正如所有咁多其他政府施政,快速行動一定要有好嘅協調,如果香港天橋發展想繼續領先世界,以上要做嘅好多事情係要多方配合方可,政府喺機構設計上亦應發揮靈活嘅九龍灣天橋精神。

中天
letstalkproperty@gmail.com
http://chungtinproperty.blogspot.com/
圖:紐約嘅私管公共空間全有醒目標示提醒市民


【註】:唔少以下討論區之觀點筆者已撰文多次闡述,但出自市民之口,則更有共鳴……
十問李永達:http://finance.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4117859&extra=page%3D2
李之回覆及亞伯反擊:http://finance.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4100786&extra=&page=1
建居屋最益邊個:http://finance.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4110559&extra=page%3D2